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北極熊影片

面臨全球經濟衰退、問題奶粉風暴,人們現在還得面對一項議題,那就是全球暖化,因為根據專家評估,全歐洲最大的冰河恐怕在下個世紀就會全部融化,帶來的影響不容小覷。

位在冰島的瓦特納冰河是全歐洲面積最大的冰河,面積達到8000平方公里,冰河最厚的地方更超過900公尺,是一項了不起的大自然傑作,不過,最近冰島的環境保護委員會卻傳出了一項不好的消息,因為根據專家估計,這個大冰河正不斷的融化,而且以這樣的融化速度,到了下一個世紀就會完全消失。

冰河研究員派森指出,「一旦冰河融化,水就會流到海裡,導致海平面上升超過7公尺,這對於人口密集的地方會是一個大悲劇。」

目前許多居住在瓦特納冰川附近的居民,已經搬移到較高的地方居住,短期看來這個冰河的融化,對於冰島是利多於弊,因為善於利用再生能源發電的冰島,島上有三分之二的能源都是再生能源,冰河融化就有更多的水資源能夠運用。

不過受到影響的不只是發電跟海平面,事實上,冰島的天氣型態也已經默默的在改變,農夫已經開始種起小麥來。農民表示,「作物成長季節,大部分的地方開始可以種一些穀物,這對於生意來說相當不錯。」

全球暖化對於各地都發生了影響,不論短期來看是好是壞,對於全球的影響都不容小覷。


維基百科

汉漢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標題手工轉換。轉換標題為:中国大陆:全球变暖;台灣:全球暖化;香港:全球暖化實際標題為:全球变暖;當前顯示為:全球暖化為了閱讀方便,本文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轉換內容:原文:全球变暖;简体:全球变暖;繁體:全球暖化;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全球暖化中國大陸:弗吉尼亞;台灣:維吉尼亞;香港:維珍尼亞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維吉尼亞台灣:抢救地球;香港:地球很美有赖你;简体:家园(纪录片); 當前用字模式下顯示為→抢救地球顯示↓關閉↑字詞轉換說明字詞轉換是中文維基的一項自動轉換,目的是通過電腦程式自動消除繁簡、地區詞等不同用字模式的差異,以達到閱讀方便。字詞轉換包括全局轉換和手動轉換,本說明所使用的標題轉換和全文轉換技術,都屬於手動轉換。
如果您想對我們的字詞轉換系統提出一些改進建議,或者提交應用面更廣的轉換(中文維基百科全站乃至MediaWiki軟體),或者報告轉換系統的錯誤,請前往Wikipedia:字詞轉換請求或候選發表您的意見。


從1958年莫勞島二氧化碳含量變化
環境氣體循環圖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地球的大氣和海洋因溫室效應而造成溫度上升的氣候變化現象,為公地悲劇之一,而其所造成的效應稱之為全球暖化效應。
在20世紀時,全球平均接近地面的大氣層溫度上升了攝氏0.74度。[1]普遍來說,科學界發現過去50年可觀察的氣候改變的速度是過去100年的雙倍,有理由認為該時期的氣候改變是由人類活動所推動。[1]
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含量不斷增加。[2]正是全球暖化的人為因素中主要部分。燃燒化石燃料、清理林木和耕作等等都增強了溫室效應。自從1950年,太陽輻射的變化與火山活動所產生的變暖效果比人類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的還要低。[3][4]這些結論得到30多個來自八大工業國家的研究團體所確認。[5][6]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在太平洋中央夏威夷的茂納羅亞峰上設立4個7米高和一個27米高的採樣塔,每小時採樣4次,分析二氧化碳的變化情況。(如右圖)[7][8]
目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幾乎和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是同步上升的,從工業革命開始,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劇增加,雖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了很大一部分二氧化碳,海洋也溶解一部分二氧化碳並固定成碳酸鈣,但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還是逐步增加。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和英國東安格里亞大學聯合研究的結果,在進入20世紀後半葉,全球溫度上升的趨勢非常明顯,溫度變化情況見下圖。
全球性的溫度增量帶來包括海平面上升和降雨量及降雪量在數額上和樣式上的變化。這些變動也許促使極端天氣事件更強更頻繁,譬如洪水、旱災、熱浪、颶風和龍捲風。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後果,包括更高或更低的農產量、冰河撤退、夏天時河流流量減少、物種消失及疾病肆虐。預計全球暖化所因致事件的數量和強度;但是很難把這些特殊事件連接到全球暖化。雖然很多研究集中在2100年或之前的時間,。因為二氧化碳在大氣中有50年到200年的壽命[9]。但是無論氣候變化的成因或結果為何,許多人是非常關心的;而且對於應付預言後果的政策應該如何實施,引起了全球廣泛的政治爭論、公開辯論及各種學術研究。這些政策討論重點是應該減少還是扭轉未來的暖化及怎麼應付預計的後果


1958年莫勞島二氧化碳含量變化









環境氣體循環圖